为深入贯彻落实《中国科协等21部门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》和交通运输部《关于加强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指导意见》文件精神,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,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,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于2023年9月17日至23日举办“交筑科学梦、科创向未来”科普系列活动。此次系列活动围绕长安大学特色学科专业和博物馆常设展厅内容,组织开展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、科学家讲科普、公路交通低碳发展、云上科普日和科普知识进校园等活动,活动集学习、互动、体验、实践为一体,为广大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特色科普服务。
9月17日-23日,科研成果展
9月17日至23日,公路交通博物馆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交通强国目标,联合“道路结构与材料”和“风洞实验平台”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,开展了“面向智慧道路建造的新型路面材料设计”、“走进风洞实验室——解密风对工程结构的影响”科研成果展。活动期间,博物馆将科普内容与高校前沿的科研科创实践巧妙结合,带领大家走进长安大学特色学科重点实验室,为大家展示了光伏通道、透水沥青路面、智能感知路面等“公路黑科技”,带大家直观感受了风对桥梁结构的影响、体验了“风的威力”。
9月17日至22日,弘毅大讲堂
17日下午,公路交通博物馆“弘毅大讲堂”系列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拉开帷幕,现场各位同学向专家学者请教相关科技知识,线上观众通过留言互动的形式热烈讨论,全场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。公路学院胡力群教授带来了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下的“环保路面功能与建造”专家科普讲座,从道路与高效、安全、低碳、环保的关系出发,讲述各类智慧路面与绿色路面的关键技术与发展,展示了当今公路交通低碳发展的新举措、新策略。
博物馆邀请公路学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、百万粉丝科普类自媒体博主薛志佳,从人工岛技术的出现及传播,人工岛技术的发展瓶颈,中国人工岛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出发点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讲述“如何建造一座人工岛”。
公路学院王峰副教授从风洞试验对工程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出发,讲述风洞实验的相关技术、土木工程结构的风致灾害及其防灾减灾措施。公路学院罗晓瑜教授以“识桥”、“源起”、“磨砺”、“前行”为线索,讲述中国桥从何而来、如何在困难中前行,最终奋起直追,成为中国名片的历程。
9月17-18日、21-22日,“追寻公路,探秘交通”展品打卡活动
同时,为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,博物馆开展了“追寻公路,探秘交通”展品拍照打卡活动,鼓励全市中小学生、大学生和社会公众走进公路交通博物馆打卡,通过短视频、话题互动等方式分享在博物馆的所看、所学、所感,营造了全民热爱科学、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,形成了全方位的线上活动矩阵。
此次活动以丰富的科普内容和形式,吸引了本校师生、公路交通领域科技工作者及社会人士共1200余人现场参与,线上科普讲座共计1065人次观看。通过本次活动,提高了公路交通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,培养了青年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,让社会公众更近距离地了解了公路交通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突破。
公路交通博物馆作为“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、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、陕西省交通强国教育基地、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”,扛起科普创新主体责任,通过持续精心组织开展全国科技科普类活动,进一步凝心聚力,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,培养公众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,激发社会公众了解科技创新的热情。